放下吐谷浑和吐蕃的事情,李世民转过身,看向群臣:“诸卿还有何事?”
鸿胪少卿宇文崇嗣站出,拱手道:“启奏陛下,突厥可汗阿史那·思摩已于日前率部北渡黄河,建牙于定襄城,有户三万,胜兵四万,马九万匹,同时防备薛延陀部。”
“薛延陀的强大,看样子已经赶上了当年的突厥,朕三番五次的让突厥人出黄河,他们就像是被吓破了胆,一点也不敢动,现在几次催促,终于是过了黄河了。”李世民坐在御榻上,有些好笑的摇摇头,抬抬手,张阿难立刻走下丹陛,去拿奏本。
殿中群臣同时忍不住的笑笑。
突厥这些年,战力民心被大唐磋磨的厉害,连当年匍匐脚下的薛延陀部,他们都不敢正面相对了。
如果不是大唐打着让突厥和薛延陀相互压制消耗,维持北地平衡的主意,早就令大军出征,攻伐薛延陀了。
突厥都让大唐灭了,薛延陀又算什么。
群臣对于北地草原的威胁并不在意。
……
看着张阿难将奏本递给皇帝,李承乾微微低头,神色却在这一瞬间郑重起来。
东*突厥灭亡后,数十万东*突厥部众,都被迁移到黄河以南安置。
大唐以羁縻州的方式,统治管理这些突厥部众。
党项一族也是如此方式,多数党项族人,被迁移到靠近松州的地方,然后大唐以羁縻州治理。
突厥也好,党项也罢,他们本身就是部落迁移模式,适应不难。
但问题是,一旦他们从原本居住的地方撤离,那么那些地方立刻就会成为空白区。
突厥草原便是如此,当突厥人开始大规模的迁移到黄河以南时,薛延陀人崛起了。
野心膨胀的同时,也开始威胁大唐边疆。
这种情况下,大唐群臣商议后,便有选择的将一部分突厥人迁移回原本他们居住的地方。
这样一来,突厥人和薛延陀人,又有了矛盾,甚至是不可能调和的矛盾。
大唐从中调和,维持平衡。
但是,如果这种矛盾平衡不善,那么很容易引发战争。
甚至是今年的战争。
李承乾的眼神,在这一刻冷冽起来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